当前位置:首页 > 职场八卦 > 正文

比去年提前26天!上海港年度集装箱吞吐量再破5000万标准箱

摘要: ...

11月27日,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记者从上港集团获悉,上海港2025年度第5000万标准箱(TEU)于11月26日成功完成装卸操作,较2024年首次达成该项纪录整整提前26天,这标志着今年年度集装箱吞吐量将再创历史新高。

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连续16年雄踞全球首位,这一成就为其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写下了生动注脚。与此同时,港口更以“智慧重构效率、绿色定义未来”的创新实践,为全球港口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。

洋山四期码头 上港集团供图

上港集团介绍,这一成绩的取得,源于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生态重构”的战略升维。上海港摒弃传统码头硬件叠加的发展模式,以系统思维构建广域协同生态体系。对内,自动化码头矩阵与传统港区智慧化改造深度融合,打造“广域智联、高效衔接”的运营网络,实现各作业环节效能提升;对外,打破港口物理边界,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腹地核心节点,实施“港产城”协同发展战略,强化货源集聚韧性与物流流转,为“5000万箱”的提前达成奠定坚实基础。

目前,上海港已从单一设备自动化,迈入全流程智能协同的新阶段。自主研发的港口智能管控系统持续迭代升级,如同不断进化的“智慧大脑”,精准调度码头、堆场、航运、物流全链条资源;深度应用F5G、数字孪生、高精度定位等前沿技术,让远程操控、无人转运、智能调度成为常态,实现从“人控”到“智控”的根本性变革。这种以自主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化转型,不仅为港区码头效率突破提供支持,更向世界展示中国港口技术的全领域自主可控实力。

同时,上海港始终将绿色发展置于核心地位,摒弃“先发展后治理”的传统路径,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道路。从旧码头改造中的资源循环利用,到覆盖全港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;从全球共建绿色航运走廊,到新型环保燃料的常态化应用,每一项举措都践行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。“5000万箱”的背后,是更低的碳排放、更洁净的岸线环境,彰显上海港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担当。

此外,上海港立足双循环战略节点,深化与全球航运伙伴的合作,以更密集的航线网络、更便捷的通关服务、更高效的中转衔接,打通国际贸易“大动脉”;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,通过与沿线港口的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构建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,推动港口枢纽价值从单一装卸功能向全球资源配置重要平台延伸,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持久动能。